海晏和清
公司新闻
影视动态
作品欣赏
剧本征集
联系我们
影视动态
《道歉》观摩研讨会纪要 2009-4-2
时间:2009/6/3 览次数:3622

来源:《电影艺术》杂志 2009年第3期

《道歉》观摩研讨会纪要

2009 年4 月2 日,由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的《道歉》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。《道歉》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、北京海晏和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观摩研讨会由《电影艺术》杂志主编吴冠平主持,在京部分理论家出席了研讨。
康健民(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、分党组书记): 一部电影很重要的一点是,能让受众调动他的感悟和经历展开联想。这部影片题材以小见大,立意很高,叙事从容、流畅,符合当代观众的接受习惯。影片中人情的温暖很打动人,这种审美过程完成得很好。影片美中不足之处在于,女儿身份的泄漏这一设计,稍显多余。
周涌(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): 我们跟大齐拍教育三部曲,从《考试》关注偏远小学教师的奉献精神,到《夏天,有风吹过》关注城市少女的青春成长,再到《道歉》的农村题材,我们有意识地拉开三部影片的风格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,一方面达成产学研的有效结合,同时使合作单位多少挣一点; 另一方面,希望帮助我们年轻老师和学生在创作道路上成才。
齐为民(《道歉》制片人): 我在黑龙江七个城市做了院线,《考试》当时在电影频道不清楚前景的情况下,就已经在黑龙江收回了160 多万。《夏天,有风吹过》和《道歉》这两部影片在七个城市正式上映,回收了310 万,所以,从院线的角度讲,成本回收没有问题。再加上频道再卖个七八十万,应该拍一部挣一部吧。我和其他制片人也在接触、交流,他们都说不挣钱,我认为他们是后路没选好,对接口如果接得不错,应该可以赚钱。
王一川(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): 影片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,区别在于废话和浪费镜头的数量。此片镜头简练明快,非常简洁。在故事编撰上,影片聚焦了两代教师教学方式的成功转变和延续,整个故事交织了多重冲突,包括贫与富、男与女、城与乡。这几重冲突环环相扣,最后通过道歉的仪式达到升华。整个安排确实构思巧妙。总的来说,如果影片对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开掘得更深入一点,剪辑更加精致一点,就非常好了。影片叙事中,莫聪的转变还是稍稍快了一点,后面再有铺垫,会升华得更好一点。
饶曙光(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): 这部影片主题深刻,确实触及到了一些现实问题,如果能将此继续放大,如能够把校长的内心挣扎和矛盾进行展现,而不仅仅依靠最后的戏剧点来完成主题就更好。影片有很多非常质朴感人的细节,演员表演很好,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故事。影片除了质朴、简洁之外还有影像的丰富性,镜头的节奏也控制得比较好,有着适当的节制。这部影片冠名“新写实主义”,我认为不一定采用那种极端写实就能达到效果,我觉得在这点上这部影片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。就农村题材影片来说,这部电影避免了常规苦情戏的套路,开拓了一种新的空间。其实这种低成本的写实主义的电影意向性、风格性、诗意性的东西很重要,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很难跟那种影片竞争。
赵葆华(《电影》杂志主编): 影片不刻意取悦市场和观众,没有脂粉气,也没有硬汉的血腥味。影片艺术风格、艺术表达温暖而冷峻,影片在关照人性的温暖和慰藉的同时,不乏冷峻的心灵拷问,有现实主义的风骨,有批判性。全篇叙事波澜起伏,从容不迫,不过分倚重时尚元素,其艺术风格和整体性比较好。然而,我们所面对的电影市场形势特别严峻,如果叙事不强势,影像不强势,难以把观众吸引到影院。现在传媒行业强势登场、弱势出局,这是规律。不尊重规律难以做强,这部作品我们不能用强势来要求它,应该用强势来推介。我想这是媒体的责任,也是传媒工作者的任务。陈航(《中国银幕》杂志主编): 影片在教育题材背后,折射出很丰富的信息,并从中勾勒出更多贫富和人性之间的冲突和沟通。夏校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,开始他以抵抗来自富人、城市所带有一种教坏意义的元素来保护农村教育的净土,其自身的坚守和无奈一直交织着。黑陶的小房子象征着夏校长精神的领地,如果象征意义能更聚焦一点会更好。
张文燕(《当代电影》杂志副主编): 影片很平实,没有太多讨巧的东西,给人很强的真实感和震撼力。每个演员都特别有特点,群众演员控制得很好。细节设计独特,表现了各种各样儿童真实的心理,这在儿童题材影片中很难得。
胡军(《文艺报》新闻部主任): 影片立意、主旨都很好。男学生的表演不太到位,有时有点刻意、过火。作为观众,从审美角度来说,电影还是单纯一点较好,而内涵肯定越丰厚越好。作为电影的“新写实主义”,我很愿意看到的是表现的生活化更浓烈一点,更加完满,而火候难以掌握,处理不好就容易庞杂。作为一部比较完满的艺术作品,风格应该统一。
陈晓云(北京电影学院教授): 教育题材在中国电影创作中相对匮乏,这个匮乏不在数量,而在内容,很多影片挂羊头卖狗肉,好像是教育题材,但其实和教育无关。《道歉》涉及两代教师对教育观的分歧,这一点特别有意思。同时,《道歉》避开了青年教师被老教师改造的常规思路,而是选择了部分认同双方不同的价值。但影片中细节饱满,却缺少高潮,而依靠悲剧故事完成转变,说服力不太够。也正因为他前面的动力不足,最后进入高潮就变成伪高潮,不是真正的高潮。许柏林(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):影片简洁、干净,不紧不慢,有张有弛,风格统一。影片对双方道歉的选题抓得准,跟生活的关系表现很本质。创作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合理性。如果道歉换种前后表达,其主题和互通意味就更强烈。
(王淳整理)__


公司简介 - 公司新闻 - 作品欣赏 - 剧本征集 - 联系我们 - 法律声明
版权所有:北京海晏和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:010-85725071 传真: 邮箱:beijinghyhq@163.com  京ICP备09057937号